“發現火情,無人機起飛!”北京上演空中救援“大片”2019-11-13 09:31:29
(演習現場)
此次演習模擬了某山區發生森林火災,由鴻雁航空應急隊指揮無人機執行應急救援任務。下午14時40分,演習開始。兩架S166六旋翼無人機接到任務后,作為先頭部隊率先出發,一架負責實時巡查視頻回傳,一架負責應急測繪現場的數據采集。隨著無人機迅速抵達目的地上空,災害現場的情況也通過無人機上搭載的視頻傳輸設備,實時傳送到應急指揮部的大屏幕上,讓指揮部的人員清楚地看到災害現場的情況。與此同時,另一架無人機在快速對指定區域進行三維立體建模。不到10分鐘,一張精準的3D地形勘測圖就傳回了指揮部。
(演習現場)
“跟蹤巡查機已抵達現場!”隨后,指揮部的大屏幕上切換到后方部隊——ZT-3VS固定翼無人機從現場傳回的畫面。記者注意到,由于這臺無人機集成了AI人工智能模塊,畫面中不僅包含了路網、地面標識等信息,還將畫面內的車輛、人員等目標進行了自動識別和標識,能夠實現對特定目標的持續鎖定和跟蹤監視。
(演習現場)
“當災害發生時,道路中斷、通訊中斷的情況很常見。而航空實時偵查,能第一時間掌握災害現場的空間位置信息和影像資料。當出現地質災害時,地質地貌發生變化,測繪無人機將迅速進行指定區域3D測繪圖,為災情研判、指揮決策等提供重要輔助。”北京市飛行者航空科普促進中心主任張海介紹道。
根據無人機的偵察情況,應急指揮部制定了應急預案,派出投彈無人機進行滅火。接到命令后,攜帶著12枚滅火彈的無人機快速飛到目標區域上方懸停,并鎖定目標。“投彈!”一聲令下,無人機從空中將兩枚滅火彈精準拋投到指定區域,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無人機安全返航,演習任務順利完成,現場觀眾紛紛為鴻雁航空應急隊的精彩表現鼓掌喝彩。
(演習現場)
“眾所周知,當出現災情險情時,救援人員現場救援,會增加二次險情的危險。而航空應急救援能有效地提高救援效率,減少人民生命及財產的進一步損失,同時也降低了救援人員的傷亡風險。在防汛、防旱期的日常巡查監測,還可以做到提前預警和監督預防的作用。”鴻雁航空應急隊發起人李俊天說,鴻雁航空應急隊作為一支從事航空應急救援的隊伍,將為北京應急救援工作發揮重要力量。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宣傳動員處處長薛映賓表示,航空應急志愿者是應急志愿服務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救援力量的有力補充。此次演習對提升應急志愿者隊伍的技術支撐以及突發情況的處置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下一步,會將應急志愿者隊伍與應急專業力量結合起來,提高兩支隊伍之間的協同處置能力。
聲明: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