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員通過繩索和人梯將34名游客成功轉移。
我是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成都支隊特勤大隊五中隊副中隊長。自去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后,我們隊伍瞄準“全災種、大應急”的目標,苦練本領,時刻準備赴湯蹈火,經受住了多次突發(fā)事件的考驗,尤其是對今年8月20日發(fā)生在汶川縣境內的泥石流開展的救援,讓我記憶猶新。
我們義不容辭
8月20日,汶川縣境內受強降雨影響,各鄉(xiāng)鎮(zhèn)不同程度發(fā)生了山體滑坡、泥石流,部分道路、房屋被淹。耿達鎮(zhèn)受災最為嚴重,不僅道路、電力、通信中斷,還有大量群眾被困。
20日7時30分,支隊指揮中心命令我們迅速前往都江堰消防救援大隊待命。我立即挑選水域、山岳救援的骨干隊員前往災區(qū)。我深知,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作為練在平時、備在平常的專業(yè)救援隊,我們義不容辭!
到達災區(qū)后,看到附近有的房屋被沖刷成了殘垣斷壁,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們接到了前沿指揮部傳達的命令:耿達鎮(zhèn)龍?zhí)端娬居腥罕姳焕В闆r危急,急需骨干救援人員前往施救。
于是,我們從重型二隊抽調了18人,在特勤大隊大隊長潘國濤帶領下,奔赴耿達鎮(zhèn)。
18時50分,我們到達耿達鎮(zhèn)并找到了鎮(zhèn)政府人員了解情況。“就在水電站上游大約300米處,有幾十個游客被困,據說還有人員重傷。”一名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
19時許,負責偵察災情的隊員回來報告說,水電站上游情況較好,壩上群眾都位于安全地帶,情緒也較為穩(wěn)定,但山路崎嶇,雨夜路滑,根本不適合救助轉移。
考慮到傷員被困不能再拖,潘國濤果斷向指揮部報告,請求協(xié)商航空救援。經指揮中心與金匯通航公司商議,決定待到第二天天亮利用直升機進行救援轉移。
群眾肯定是最佳褒獎
21日6時許,天色微亮,潘國濤當即下達作戰(zhàn)命令。
“王斌!”“到!”“你帶領8名隊員組成前突組,負責轉移受困群眾;馬健帶領3名隊員建立中繼通信站,負責監(jiān)測水壩災情變化和前后方通信;魏記波帶其他隊員負責直升機轉移和人員救護工作。”
路上,我們要翻過好幾座山。記得在走到一座山的山脊處時,看到山的另一面全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可以抓住的植被。如果不直接從這邊下去,我們就得繞路走,這樣會延緩救援進度。為了盡快找到被困群眾,我們決定順著山坡滑下去。幸好,山不算高也不陡,我們順利都滑到了山底,無一人受傷。
滑到山底后,我們必須得走過一段長約60米的泥濘路段,這段路由于被泥石流掩蓋,路面上覆蓋的淤泥深淺不一。最深處的淤泥已經完全沒過了我的小腿。但我們沒有絲毫畏懼,大家手拉著手,互相攙扶著走過了這段路。沒想到,直線距離不到2000米的路,我們竟用了將近三小時,才找到了群眾被困點。
這時,多功能擔架派上了大用場,2名重傷人員靠它抬運。老人和兒童體力不支,我和隊員便輪流背;當隊員背著老人險些跌倒時,身旁的隊員趕緊扶持、共同使力……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跋涉,70名游客全部被安全轉移到直升機起降點。一位老人流著眼淚感嘆:“國家真的發(fā)展好了,沒想到會有直升機來救我們。”截至22日17時,直升機共運輸12架次、轉運營救38人。23日,我?guī)ьI8名突擊隊員和武警部隊人員一道,通過繩索和人梯將34名游客成功轉移。
白天疏散、救援群眾,夜里要輪流值守河堤。4天3夜,沒一名隊員合過眼。熱心的藏族阿媽們給我們送來熱湯飯,給我們塞錢,我們堅決不收。一位藏族阿媽說:“是消防員給了村民和游客一條活路。”
9月16日,部分獲救游客給中隊送上了一面印有“抗洪救災護群眾,無私奉獻顯真情”的錦旗。“消防指戰(zhàn)員太辛苦了,帶來的糖果請一定要收下,希望消防員苦中有甜。”部分游客說。
這次救援,我們付出了很多艱辛,但這是我們的職責使命。為營救生命,我們當路當橋。他們的肯定,便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訓詞為指引,堅持水陸空一體化救援培訓,打造一支真正能適應多災種救援的新時代消防救援隊伍。(王斌/口述 朱鴻偉/整理)
聲明: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