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里,都是戰斗隊——應急管理部在鄂人員參加疫情防控記事2020-03-24 09:00:40
應急管理部在鄂人員臨時黨委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連日來,在湖北省疫情防控關鍵階段,活躍著一支特殊的應急人隊伍,他們是在鄂的應急管理部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員、干部及學員。疫情發生以來,他們結合各自實際,在滯留地就近以各種方式參與疫情防控,為推動當地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作出應急人應有的奉獻。
今年2月底,按照中央有關要求,報經部黨組批準,部機關黨委印發通知,成立應急管理部在鄂干部和學員臨時黨委,組織動員在鄂干部和學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臨時黨委根據在鄂的36名黨員的地域分布情況,按照就近原則設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并安排各支部分別聯系應急管理部在鄂的其他32名非黨員人員。
臨時黨委成立后,立足實際,迅速開展工作,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時以視頻形式組織會議;指導各臨時黨支部完善支委會,先后制定了支部每日學習、體溫監測報告、日例會及工作情況雙日報告等制度;明確支部管理教育主體責任,激勵黨員、干部以應急人的責任擔當積極參加疫情防控。
在鄂人員中,既有部消防救援局前方工作組、部機關司局和直屬單位的黨員、干部、指戰員,也有中國消防救援學院的教師和學員,在嚴峻的疫情面前,組成了這樣一支特殊的戰斗隊伍。連日來,他們就近就地協助當地應急管理機構和消防部門開展工作,指導協調防疫重點單位和場所落實消防安全職責、加強消防安全培訓,深入重點企業和倉儲超市指導做好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全力保障企業和單位復工復產。他們積極參加所在地的社區村莊疫情防控工作,投入到疫情防控卡點值守、信息登記、留守老人生活保障、物資配送等任務,為社區和醫療機構募集急需的防疫物資。他們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參與社區巡查,開展防疫知識和消防知識宣傳,有的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協助當地做好森林防火等工作。
物資告急!緊急募集,他們在行動
“說真的、這樣搞協調聯絡,還是第一次。”回想起前不久緊急聯系協調防疫物資的事,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中心協調處處長王涌泉有些感慨。
春節前,汪涌泉回家鄉黃岡過年,沒想到趕上疫情愈演愈烈,使得黃岡一度成為武漢之外 疫情最嚴重的地市。當地政府和醫療機構一次次發出醫療物資告急信息,引起汪涌泉的關注。他立即行動起來,聯系在上海、深圳等地的老鄉和朋友,廣泛募集防疫物資。朋友們得知他滯留在湖北,又在為家鄉募集急缺物資,都積極給予支持。很快 , 一批消毒液、口罩、醫用手套等物資籌集到位。募集到物資之后,他馬上聯系各個鄉鎮衛生院,為準確發放物資迅速制作了物資需求和發放清單,做好各項準備。
然而,當時正值黃岡全市交通管制,物流快遞基本停滯,急需物資如何運來,成了擺在汪涌泉面前的難題。他一一聯系當地防控指揮部開具通行證明,找有關方面一次次協調、解釋。本來滯留在家的他,干起協調聯系的活依然輕車熟路。
在防疫物資運輸的全過程中,汪涌泉始終緊繃著心弦。自第一批運送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消毒用品的車輛從江蘇無錫 、 河南安陽出發的 那一刻,他就開始不斷聯系跟車安全員,了解車輛位置,叮囑做好安全防范。車輛進入黃岡后,在前往鄉鎮衛生院途中,遇到村民將鏟車停在路中不讓通過,任憑司機怎么解釋、出示證件也難以通行。汪涌泉恨不能趕到現場交涉,但只能在電話中用家鄉話和村民反復溝通 ,最終才打開了封閉的道路。運送物資的司機感慨地告訴他“你真是合格的交通引導員”。此后,經過持續近一個月的緊張協調和跟蹤調度,余下的一批批急缺物資被陸續安全送到各個鄉鎮衛生院,用在了抗疫工作的刀刃上。
在黃岡,和汪涌泉一樣滯留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司黨員干部王明燦,也在為募集防疫物資緊急行動起來。
2月3日,他從在羅田縣醫院工作的親戚那里得知:醫院里的醫用口罩、防護服嚴重缺乏 ,醫護人員只能冒險出診 。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他就開始到處聯系求助募集醫療用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位蘇州的朋友反饋,能夠捐助一批醫用口罩。“太好了!”王明燦說起當時的心情 ,依然很激動。有了口罩怎么寄送?物流問題擺在了面前,王明燦趕緊聯系,后來輾轉確定通過羅田縣紅十字會醫療物資援助渠道寄送。
元宵節那天中午,王明燦接到縣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2400只醫用口罩已經收到,馬上分配到防疫一線。”聽到這個消息,王明燦立即撥通了蘇州朋友的電話:“這批醫用口罩是最好的元宵節禮物,感謝你!”
之后,王明燦又積極聯系,爭取募集更多的防疫物資。后來,他陸續又籌集到2000只口罩和50套防護服,積極協調各種渠道和資源,在各地封鎖的情況下確保了物資送達。
社區防控、志愿服務,有我一份
應急管理部在鄂人員臨時黨委成立后,立即動員滯留在鄂的黨員團員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支持和參加疫情防控。
在動員令發出的當天,防汛抗旱司黨員干部黃文濤立即聯系他所在的孝感市云夢縣下辛店鎮相關部門,了解到需要社區志愿者后,隨即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報名參加。
自第二天起,黃文濤開始在該鎮野咀村卡口值守,與鎮、村干部一起,對往來車輛和人員進行管控,執行體溫測量和車輛登記。黃文濤就像上班一樣,每天準時來到村口卡點值守。來往人員有什么困難,他都力所能及地給以幫助。有的居民車輛壞了,他就跑到修理點找人來修;有的居民家里食物不夠了,他幫助協調給送去。幫得多了,找他幫忙的人就漸漸多了起來。
在鄉村開展志愿服務,除了辛苦,有時還有風險。后來,他參加入戶測量體溫工作。面對缺乏護目鏡、防護服的狀況,他只能 通過多戴一層口罩、增加消毒次數的辦法,盡可能降低風險。
滯留湖北的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學員們也積極響應號召,參加到志愿服務中。
董宇龍是學院干部培訓大隊的學員,去年剛入校,今年21歲。他入校之前在鄂州、黃石的消防隊伍工作了兩年,前兩年的春節,都是在執勤應急的消防崗位上度過的,今年春節終于能和家人聚在了一起。這次接到臨時黨支部的通知后,他當即聯系所在的鄂州市鄂城區花湖鎮社區人員,報名參加志愿服務。從次日起,根據社區的安排,他就承擔起為居民送藥送物、入戶測量體溫登記等工作,在社區里來來回回忙碌著,是社區年齡最小的志愿者。董宇龍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幫助社區里的一對老人解決食物短缺的難題。這是一對都已經80多歲的留守老人,與子女兩地分住,疫情期間家里的現金用完了,無法到銀行取款,家里食物短缺,不得已向志愿者求助。董宇龍就自掏腰包幫老人購買食物,送到老人家中,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董宇龍在疫情防控所做的工作,受到小區業委會的認可,業委會負責人告訴他,業委會要給學院送上感謝信。
滯留在十堰市張灣區的陳蔚,也是消防救援學院的學員,去年剛入學,今年18歲。他自2月上旬起,就和父親一起在社區參加了志愿服務,堅持在社區卡點值守,為居民送食物、測量體溫、排查登記,成為社區里穿著紅馬甲的志愿服務“父子兵”。說起當時為何參加志愿服務,陳蔚說他是受了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是退伍傷殘軍人,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向社區申請參加志愿服務。一個多月以來,陳蔚和父親堅持為社區里的數十戶居民送貨、跑腿、測量體溫,成為小區里的一道風景線。
織成一張凝聚之網,連線你我他
疫情防控期間,湖北一些地方啟動了戰時狀態,投入防控工作。為靠前服務,有力指導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參與防控,自2月上旬起,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前方工作組派駐武漢開展工作。如何把包括工作組人員在內的所有在鄂人員組織起來,是臨時黨委成立后急需解決的問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作為前方工作組成員的消防救援局政治部二級督導員舒偉健,自2月10日到達武漢后,就承擔起材料起草、情況匯總、信息互通聯動、建章立制的任務,連軸轉成了他的常態,夜以繼日與湖北總隊的同事一起完成了《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指令》《做好黨員突擊隊政治保證和服務工作“十項措施 ”》 等十幾個文件規定,指導各級隊伍開展戰時政治工作。
舒偉健承擔起臨時黨委秘書的工作,同分散在全省各地的在鄂人員逐一聯系, 匯總相關信息,讓他很快同大家打成了一片,在全省各地“封城”的形勢下織成了一張凝聚之網。
在他的努力下,有關材料的整理變得越來越順暢、 信息來得越來越及時,臨時黨委的日常運轉更加高效,各支部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
疫情發生后,滯留在鄂的黨員和團員群眾雖然分散在各地,但隨著臨時黨委的成立,迅速凝聚成戰斗堡壘,力所能及地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危急關頭再次展現了應急人挺身而出的風采。(記者 賈振)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聲明: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